因為目標,所以開放 (Open by Purpose)

今天去經濟部參加「政府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很榮幸獲得經濟部垂青,在會議一開始就有機會向與會的各界先進分享我過去數年間大量使用開放資料所領悟到的一些心得。

 

1. 「資料策略」優先於「開放資料」

要談「開放資料」等級的戰術議題,應該先討論更上位的「資料策略」等級的戰略方向。

一個組織(例如政府部門)必須根據其營運目標(例如經濟部要促進經濟發展),制定全面性的資料策略,再據以建立從資料蒐集、整備、提供內外部查詢使用、一直到協助達成營運目標的整套工作流程與組織文化。

確定「為何而戰」之後,才能以比較有效率的方式探討「如何而戰」。

 

2. 提升員工的「資料素養」(data literacy)

資料的價值在於人。只有人才能詮釋資料,也只有人才懂得使用資料解決問題。

在一個組織內,倘若員工的資料素養不足,又怎能奢望他們正確規劃並執行與資料相關的各種工作,例如資料蒐集、整理、用資料來檢視業務上的問題、或是推動開放資料的相關工作?

當員工都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資料素養,再來推動資料應用,必能順水行舟,事半功倍。

因此,提供適當的訓練,提升全體員工的資料素養,實為治本之道。

 

3. 資料思考

在 DSP,我們一直強調「資料思考」的重要性。

以食安議題為例,根據現行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相關法規,「有容器或包裝的食品或食品添加物,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顯著標示下列事項於容器或包裝之上:一、品名。二、內容物名稱及重量、容量或數量;其為二種以上混合物時,應分別標明。三、食品添加物名稱。四、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輸入者,應註明國內負責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五、有效日期。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指定須標示製造日期、保存期限或保存條件者,應一併標示之。」

然而,當時的立法者只想到要求廠商在食品包裝外面要貼上一張寫滿資訊的紙,卻不知道要廠商將這張紙的內容,以適當的電子檔案格式送交政府業務主管機關,以建立食品資訊資料庫。

若能建立這個食品標籤的資料庫,對於食安稽查,將能收如虎添翼之效。而這也正是 Code for Tomorrow 《開放食庫》計畫的初衷。

 

4. 好資料、壞資料

好資料可以讓人透過分析,發現問題的癥結,甚至進而解決問題。分析壞資料,可以發現資料的缺漏或錯誤,幫助資料管理單位找出改善資料品質的方向。

至於壞資料的案例,請參考《壞資料》這篇文章。

 

5. 「因為目標,所以開放」 (open by purpose)

我在《「因為目標,所以開放」,而不再「以開放為原則」》這篇文章中,曾經建議政府開放資料,不妨採取以下三個順序:

  1. 資料盤點,建立資料清單
  2. 制定資料策略
  3. 按照目標,開放資料

在我提出這個建議之後,今天與會的諸位先進,對於 open by purpose 出乎意料地重視,彼此進行了相當精彩的討論。

包括經濟部常務次長沈榮津、TIEA 的吳小琳秘書長、防災產業協會的鄭錦桐秘書長、foundi 房地資訊站的共同創辦人 Andy Cheng,紛紛提出各種 open by purpose 的應用情境。這些應用情境不僅比我當初的設想更為精緻深遠,更扣緊目前若干經濟政策在推動時所面臨的困難,運用開放資料提昇政策執行成效,促進產業發展。

若能嘗試 open by purpose 的作法,台灣開放資料的發展,將會出現令人相當期待的下一個高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